
大眾汽車週二宣布了一項“新汽車”戰略,旨在將未來的電動汽車整合到一個平台上,並呼籲更加重視軟件和自動駕駛技術的開發。
到本世紀末,大眾預計其大部分產品組合將由電動汽車組成,其中大部分最終將基於名為 SSP(可擴展系統平台)的新平台。SSP 將取代當前用於內燃機車的 MQB、MSB 和 MLB 平台,以及最近推出的 MEB 和即將推出的 PPE EV 平台。
SSP 也將與其他汽車製造商共享,大眾已經在 MEB 平台上這樣做了。MEB 計劃由福特用於即將推出的歐洲市場電動汽車,並在 Fisker 轉向汽車供應商 Magna 的平台之前被考慮用於 Fisker Ocean。

單一統一電動汽車平台的目標是降低成本和復雜性,但鑑於大眾集團產品組合下的品牌和車型數量眾多,這可能是一個很大的問題。
在 PPE 平台被引入之前就已經註意到取代了 PPE 平台的東西也有點奇怪。這是因為為電動保時捷 Macan、奧迪 A6 等奠定了基礎。
同樣,現在討論 MEB 平台之後的內容還為時過早,該平台支持大眾汽車 ID 系列等大眾市場電動汽車。大眾計劃在 MEB 上製造約1500 萬輛汽車,該平台預計將延伸到 2030 年代。
第一款基於 SSP 的電動汽車——預計將是代號為 Project Trinity 的大眾車型——將於 2026 年推出。大眾預計在該平台的生命週期內將在 SSP 上製造 4000 萬輛汽車。

今年早些時候,大眾汽車電力日的重點是它計劃如何擴大電池供應以實現電動汽車的轉變。固態技術很可能在本世紀後期開始成為其中的一部分,“棱柱形統一電池”將於 2023 年推出,到 2030 年將安裝在大眾集團 80% 的電動汽車中。
大眾還致力於實現軟件標準化,但這可能要到 20 世紀中期才能實現。這家汽車製造商表示,一個名為 Cariad 的新科技部門將在 2025 年推出一個統一的、可擴展的軟件平台。這將實現更多的無線 (OTA) 更新,可用於通過向客戶收取功能費用來創收。
自動駕駛也是該計劃的一部分,既適用於移動服務中的共享車輛,也適用於私家車;但這取決於技術的成熟度。